精彩小说尽在夜光文轩! 手机版

您的位置 : 夜光文轩 > 最近更新 > 当废柴遇见王昌龄_第4章

第4章

更新时间:2025-06-10 23:50:22

随后的日子里,我凭借着在市井中摸爬滚打积攒下的人情世故经验,以及对柳卿卿无微不至的悉心照料,开始在这鱼龙混杂的怡红楼里,为她精心编织起一张声名远扬的大网。

我便穿梭在怡红楼的各个角落,与往来的龟奴、老妪们闲话家常,将柳卿卿的才情与美貌,化作一段段引人入胜的故事,悄然传播出去。

在我的努力运作下,柳卿卿的名气节节攀升,能与她相见,已然成为达官贵人、文人墨客身份与品位的象征。

这天,王昌龄踏入怡红楼时,我正倚在廊下,与一龟奴闲话。那龟奴见了王昌龄,眼睛一亮,忙不迭地行礼。

"王大人驾到,有失远迎。"我笑脸迎上,王昌龄并不理会我。

他身后跟着几个衣着光鲜的宾客,看样子是来消遣的。我估摸着,他们必是冲着柳卿卿来的,看来我的一番运作,早已将她的名头传得神乎其神,连这样的文人墨客也按捺不住了。

王昌龄拱手为礼,对迎接他的老鸨笑道:"久闻贵楼柳姑娘才情出众,今日特来一睹风采。"他说话时,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倨傲,大约是觉得自己既有诗名,见个妓女也不过是顺手之事。

我侧身让开,老鸨引他们入内。一路上,老鸨与王昌龄攀谈:"王大人今日来得巧,柳姑娘前儿个刚作了新曲,正愁无人赏鉴呢。"

"哦?"王昌龄眼中精光一闪,"不知姑娘作的是什么曲?可能让在下先闻为快?"

老鸨故作为难状:"这...柳姑娘的曲儿向来只应景而作,从不轻易示人。今日若非大人光临,便是再多的银子也未必能见得着。"

王昌龄闻言,脸上颇有些挂不住。他身后的一位胖子宾客已经啧啧称奇:"久闻柳卿卿之名,今日一见,果真是名不虚传。只是...不知今日可否得见?"

我瞥了眼王昌龄,见他脸色微变,老鸨笑道:"王大人虽不常来,但今日既已赏光,自然要给面子。只是...柳姑娘的规矩,大人想必也知道,非千金不得一见。"

"什么?"那胖子叫出声来,"不过是个妓女,要这么多银子?"他转向王昌龄,"老兄,这不合规矩吧?我们虽有心结识,可也要量力而行啊。"

我不动声色地打量着他们。这胖子衣着华丽,却少了份气度,王昌龄虽有些尴尬,眼神却依旧倔强。

"二位有所不知。"老鸨压低声音,"柳姑娘从不以金银论交。前日里,京城来的位富商来,带的银两倒不少,可柳姑娘一见他那副趾高气昂的模样,连门都没让进。反倒是王大人这般风雅之人,柳姑娘必定欢喜。"

老鸨这话半真半假,却正中王昌龄下怀,他脸色顿时缓和了不少。

"不过..."老鸨故意拖长了声音,"今日若大人肯为柳姑娘赋诗一首,兴许能抵了这千金之数也未可知。"

王昌龄眼睛一亮:"当真?"

"自是当真。"老鸨笑道,"柳姑娘最是敬重才子,若得佳作,别说见面,便是长住在此也不稀奇。"

王昌龄被老鸨哄得非常开心,脸上却愈发得意。他转向同伴:"诸位稍候,待在下即兴赋诗一首,为柳姑娘助兴。"

看到这里,我暗自好笑,转身吩咐龟奴去请柳卿卿准备。

这场交易,表面上是王昌龄用诗才换得一见芳容,实则是老鸨借他的名声,再为柳卿卿添一重光环。在这鱼龙混杂的怡红楼里,银两固然重要,但名声与人情,才是最值钱的筹码。

柳卿卿本就十分喜爱诵读王昌龄的诗,那些充满豪情壮志与细腻情思的诗句,如同点点繁星,照亮了她那久居深闺、渴望知音的心田。她早就被王昌龄的文采所折服,对其倾慕已久,只恨一直没有合适的时机相见。如今得知是王县尉相邀,柳卿卿心中的欢喜难以抑制。

柳卿卿对镜而坐,青丝如瀑,垂落肩头,发间只簪一支素银簪,倒显得素净得有些冷清。她指尖轻拢慢捻,将一缕发丝缓缓绕上玉簪,动作轻柔。

我站在她身后,看着镜中她低垂的眉眼,睫毛在烛光下投下一片浅淡的阴影,整个人美得像一幅画。

“卿卿,今日王县尉相邀,不如换一支更精致的簪子?”我轻声提议。

她微微偏头,唇角微扬,却未应声,只是伸手从妆奁底层取出一支白玉雕花簪。簪头缀着几粒细小的珍珠,在烛火下泛着温润的光。她将发髻重新梳理,玉簪斜斜插入,衬得她脖颈愈发的修长。我又取了一支金镶宝石的步摇,她却摇了摇头:“太招摇了。”

她肌肤本就白皙,只需薄薄一层脂粉,便衬得面色如玉。胭脂是从西域传来的,色泽偏暖,轻轻一点,双颊便浮起淡淡的红晕,像是春日里初绽的桃花。眉是细细的远山眉,我用螺子黛蘸了水,在她眉骨上轻轻描摹,她的眉目本就清丽,这一描,更添了几分灵韵。

“好了。”她轻声说,手指轻轻抚过鬓角,确认发丝一丝不乱。

我取出那件白色纱衣,纱料极薄,指尖一戳便透出光来。我小心翼翼地替她披上,纱衣轻柔地贴在她身上,随着她的动作轻轻飘动,宛如一层薄雾笼罩。她站在铜镜前,转了个身,纱衣飞扬,像仙女下凡。

“真好看。”我忍不住赞叹。

她轻轻一笑,未应声,只是提着裙摆,款步朝门外走去。我拿起琴,跟在她身后,能听见她衣料摩擦的细微声响,像春风拂过纱帘。

穿过回廊时,夜风微凉,还未走进宴会厅,便能听到里面传来的欢声笑语和嘈杂的碰杯声。当我们缓缓推开雕花木门,原本热闹非凡的宴会瞬间安静下来,仿佛时间都在此刻静止。

柳卿卿缓步踏入,白衣如雪,纱衣轻扬,仿佛从月光里走出来的仙子。她每走一步,裙摆便如涟漪般轻轻荡开,纱衣下的身形若隐若现,既不张扬,却又让人无法移开视线。

大厅里先是一瞬的死寂,紧接着——

“这是……柳姑娘?”有人低声惊呼,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诧异。

“天哪,我见过那么多美人,可今日……”一位富家公子怔怔地望着她,手中酒杯微微倾斜,酒液顺着杯沿滑落,溅在衣襟上竟也浑然不觉。

“难怪王县尉今日特意相邀……”一位年长的文人捻着胡须,眼中闪烁着欣赏与惊叹,仿佛在看一幅活过来的水墨画卷。

更有人直接站起身来,目光死死追随着她的身影,连礼节性的拱手都忘了。

柳卿卿却仿若未觉,步履从容,唇角带着浅浅的笑意,目光淡淡扫过众人,不卑不亢。那笑容并不浓烈,却像是春日里最温柔的风,轻轻一拂,便让人心头一颤。

厅内依旧安静,可空气里却像是燃起了一簇火,炽热、躁动,又压抑着某种蠢蠢欲动的情绪。

有人回过神来,忙不迭地举杯相迎:“柳姑娘!今日得见真容,真是三生有幸!”

“早就听闻柳姑娘容颜绝世,今日一见,果然名不虚传!”

“姑娘这身衣裳,莫不是天上的云裁的?”

夸赞声此起彼伏,可柳卿卿只是微微颔首,声音轻柔却清晰:“诸位谬赞了,卿卿不过是一介女子,何来如此盛赞。”

王昌龄站在人群中央,目光紧紧锁在她身上,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——惊艳、欣赏,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……克制。

而柳卿卿,只是静静地立在厅中,像是一朵盛开的白莲,任由众人目光如潮水般涌来,却依旧从容不迫,仿佛这世间所有的喧嚣,都影响不了她半分。

她缓缓坐下,轻轻抬起双手,开始抚琴。琴声悠扬婉转,悦耳动听,仿佛是从遥远的天际传来,带着丝丝缕缕的情感,如潺潺流水般流淌在宴会厅的每一个角落。

我站在一旁,偷偷瞄向王昌龄。

此时的他,正听曲赏美人入神,微微闭上双眼,脸上露出陶醉的神情,身体也随着琴声的节奏轻轻晃动,仿佛完全沉浸在柳卿卿的琴声所营造的意境之中。

良久,他似乎察觉到了我的目光,缓缓睁开双眼,与我四目相对。他的眼神中流露出复杂的表情。我心中一惊,不知他所想,或许,他还不肯原谅我吧。我不敢多想,连忙收回思绪,专注于周围的情况。

宴会上的众人,在这美妙的琴声中,也都陷入了沉醉。有的轻轻摇晃着酒杯,杯中琥珀色的酒水泛起层层涟漪,有的闭目养神,脸上带着满足的微笑,仿佛都被这琴声带到了另一个宁静而美好的世界。

一曲终了,众人这才如梦初醒,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。柳卿卿微微起身,向众人行礼,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。

王昌龄回过神来,站起身来,走到柳卿卿面前。他从袖中掏出一块精致的玉佩,那玉佩晶莹剔透,上面雕刻着精美的花纹,一看便知价值不菲。

他将玉佩递给柳卿卿,微笑着说道:“柳姑娘琴艺高超,此玉佩赠予姑娘,还望姑娘笑纳。”柳卿卿微微一愣,随即接过玉佩,轻声道谢。

这时,王昌龄的一位客人也站起身来,笑着说道:“王县尉,今日柳姑娘的琴艺让我等大开眼界。我等也略备薄礼,聊表心意。”说着,他从怀中掏出一锭银子,放在桌上。

其他几位客人见状,也纷纷拿出礼物,有的送璀璨夺目的珠宝,有的送名家的字画,一时间,桌上堆满了琳琅满目的礼物。

柳卿卿看着眼前的礼物,微微歪头,眼中闪过一丝思索。她轻声道:“多谢各位大人厚爱,只是我这小小女子,也承受不起如此厚礼。这些礼物,还请各位大人收回吧。”众人一听,没想到柳卿卿会拒绝,脸上都露出惊讶的表情。

我心中一动,明白柳卿卿这番举动,定会再抬高自己的身价。

我连忙上前一步,笑着说道:“各位大人,柳姑娘一心钻研琴艺,并不在意这些身外之物。还请各位大人不必破费,若真心喜爱柳姑娘的琴艺,日后常来聆听便是。”众人一听,心中对柳卿卿更是多了几分敬重。

王昌龄听后,眼中闪过一丝赞赏。他说道:“柳姑娘不仅琴艺高深,还品格高洁,今日有幸,能得见如此佳人,实乃我等之福。”

柳卿卿垂下眼眸,浅笑道:“大人过誉,小女子不过是琴棋书画略通一二,怎敢当此赞誉。”她的声音轻柔,却透着一股淡雅的气质。

宴会继续进行,众宾客一边饮酒,一边赋诗,气氛愈发热烈。柳卿卿在一旁轻轻拨动琴弦,为众人助兴,那悠扬的琴声与众人的诗词相得益彰。

这时,一位衣着华贵、满身绫罗绸缎的客人举杯道:“今日柳姑娘琴艺惊艳四座,不知可否也加入我们吟诗作赋?让在下来个抛砖引玉。”说罢,他清了清嗓子,吟诵道:"春风吹过醉香楼,玉指轻弹古调幽。月映西窗人欲醉,何人与我共唱酬?"

众宾客听后,纷纷鼓掌称赞,目光都投向柳卿卿,期待着她的回应。

柳卿卿略一沉吟,轻声道:“既然诸位盛情,小女子献丑了。”只见她放下琴,款款起身,身姿优雅,宛如弱柳扶风。她轻声吟道:"醉卧香楼夜未央,清音绕梁诉衷肠。不羡神仙羡鸳鸯,一曲知音永不忘。"

客人听后暗自赞叹,没想到这柳卿卿不仅美貌动人,更是才情出众。他们不禁多看了她几眼,眼神中满是欣赏。

忽听旁边一位客人笑道:“此诗虽美,却失之柔弱,无丈夫气概。”原来他是王昌龄的好友辛渐,此人性格豪爽,喜好直言。

柳卿卿淡然一笑,说道:“阁下高见,可愿赐教一首?”

辛渐昂然道:“听好了:金戈铁马战边关,壮志未酬誓不还。醉卧沙场君莫笑,独留青冢向长安。"

此诗慷慨激昂,颇有王昌龄之风,字里行间透着一股豪迈之气。众人纷纷叫好,大声称赞辛渐的诗吟得好。

然而,柳卿卿却轻轻摇头,说道:“诗是好诗,却少了几分柔情。家国固然重要,然儿女情长亦是人生一课。”她的话语温柔,却坚定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。

就在众人为此争论得热火朝天时,王昌龄已是半醉,诗兴大发,高声道:“今日有幸,得闻卿卿高才,不如我们合赋一诗,如何?”他的提议得到了众宾客的一致赞同,众人皆道好。

王昌龄起头吟道:"月落西楼夜未央,玉人轻抚七弦长。"

王昌龄首句一出,厅内顿时安静下来,众宾客皆竖耳聆听,细细品味这开篇所营造的意境。那苍凉而又唯美的画面,仿佛在众人眼前徐徐展开。

"好一个'月落西楼夜未央'!"辛渐由衷赞叹,举杯敬向王昌龄,"边塞诗人视角果然不凡,起笔便有苍茫意境。"

王昌龄微微一笑,举杯回敬:"过奖了。卿卿姑娘请续。"

柳卿卿轻声道:"幽兰香冷夜风凉,"声音婉转似珠落玉盘,众人眼前仿佛看见月光下那株独自绽放的幽兰,在夜风中微微摇曳,散发着淡淡的冷香,那清幽的气息仿佛都萦绕在鼻尖。

一位年轻书生忍不住接道:"佳人独坐弹清商,"试图延续这一意境,却显得过于刻意,破坏了原有的美感。

王昌龄微微皱眉,摇头正要开口,柳卿卿却抬手示意:"且听我续。"她顿了顿,缓缓吟道:"幽兰香冷夜风凉,月影西斜映画堂。眉黛含情眸似水,一曲清商断人肠。"

此诗一出,满座皆惊。诗句既保持了王昌龄起句的苍凉,又融入了柔情婉约,将一幅深闺抚琴图描绘得淋漓尽致。众人仿佛看到一位女子,在清冷的月光下,独坐画堂,轻抚琴弦,眼神中饱含着深情与哀愁,那一曲清商,不知断了多少人的柔肠。

众人你一言我一语,对柳卿卿的诗作赞不绝口。我不动声色地留意着宴会的动静,发现那些原本只是为了柳卿卿的色相而来的人,在见识了她的才情之后,态度都有了些许改变,言语中多了几分敬重。他们不再将柳卿卿仅仅视为一个供人玩乐的风尘女子,而是将她当作一位才情俱佳的知己,与她交谈时,也更加真诚和尊重。

宴会结束后,我扶着有些疲惫的柳卿卿回到房间。

柳卿卿坐在床边,轻轻叹了口气,说道:“今日这场宴会,看似风光,可我总觉得有些不安。”我轻轻拍了拍她的背,安慰道:“姑娘不必多想,这是姑娘的才华所得,不必过于忧心。”

柳卿卿看着我,说道:“话是这么说,只是这世道复杂,我总担心会有意外发生。”我微微点头,安慰道:“姑娘不必为没有发生的事担忧,我会一直陪在你身边的。”

回到自己房间后,我坐在桌前,思绪万千。正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,我深知,柳卿卿的未来充满了未知,而我,作为她身边的人,必须更加小心谨慎,应为她谋划一条安全的道路。

鄂ICP备2024085974号

本站所有内容都已取得正版授权。版权声明 - 投稿声明 - 自审制度 - 免责声明